台大附近是台北市咖啡館群集的地區之一,在這個商圈裡,有一家被視為當地指標型的咖啡館,名為「婆娑」。
婆娑的英文店名是Canopy,其原意是頂篷、華蓋之意。
而店家在菜單上的自我介紹是:Canopy意指熱帶雨林頂端的風光。
驚鴻一瞥是透過電影“阿飛正傳”末尾的搖擺鏡頭,優雅、浪漫,帶點愁思,但感覺舒心。
這段文字透露了店主具有濃厚的文青色彩,
並帶有一點小資情調,所以無須懷疑,這家店的品味確實也反映了這兩種氛圍。
尚未入內,婆娑的店門口就已經充滿了魅力。
它有一座設計成半開放式的庭園,這個庭園有木質地板與延伸的屋頂,有矮牆與大門,獨獨無窗。
路人可以清楚地穿過圍牆看到咖啡館裡的內裝,並不由自主被裡面的氣氛所吸引。
這道無窗的牆透露很強的招換訊息,讓人忍不住向裡面多瞧兩眼。
坐下來,走過來的店主一開口更令人好奇了。原來店主是兩位來自香港的年輕夫妻。
先生Raymond曾在法國學習視覺設計,而妻子Kia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文學系。
他們一度在香港媒體工作,
Raymond還多次受台灣觀光局之邀,抵台介紹台灣美食,
從此對這座寶島留下美好的印象。
所以,當夫妻倆結束在北京的工作以後,就決定赴台創業。
「選擇台大商圈的理由是,這兒具有濃厚的學術氣氛。」Raymond說。
他的觀點一點也沒錯,咖啡館與書店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子,
在許多國家裡,這兩類商店都是比鄰而居。
老闆計畫,今年四、五月間,也會在店裡設立一個小書坊,
有別於其他書店的是,這兒只陳售獨立書店的書籍。
婆娑的文青氣氛也來自於它品味卓越的室內設計。
這兒的一桌一椅全出於老闆Raymond的精心搭配。
他是學設計的,美感品味一流。
十年前,曾有朋友勸他:「為何只將你的好品味藏在家裡,而不與大家分享呢?」
這句話深植其心,卻醞釀了十年才付諸實現。
在這家咖啡館裡,有來自北歐、美國與日本的家具,許多是老家具,
以不成套的組搭方式營造獨特的風味,
而他要塑造的是一種「家的感覺」。
這棟老宅原本是戶人家,包含庭院在內總共有43坪,為了讓咖啡館像一個家,
老闆雖打掉了一些牆面,並將3扇傳統窗戶修改為一座落地玻璃,
但他也保留下了兩道牆,以讓部分空間能保持具有隔間感的隱密性。
這些半開放空間,可以獨立又能與外界互動,
而使整座咖啡館的空間性多了份活潑感與層次性。
而在這座有家的感覺的咖啡館裡,每周都提供不同的香港媽媽老火湯與香港家常菜的套餐,
讓女主人的好手藝有了發揮空間。
老闆說,來這兒的客人,76%都是用餐,極少人只點一杯咖啡的。
由此可知,婆娑的餐點受歡迎的程度了。
我最喜歡的是婆娑的港式煲湯,
要在市面上品嚐到如此費工費料的美味湯品,
實在已經不多見了,
為了那尊湯,我願意一去再去。
婆娑的另一個特點是,這兒的客人來自四面八方,甚至許多來自外縣市,
只有18%的客人是來自台大商圈,而且以研究生或教授為多,
婆娑的客層在台大商圈明顯是偏向高端的。
他們的咖啡館裡,不只有咖啡館該有的美食,也有咖啡館沒有的商品。
例如,香港設計師張力的手工飾品等,未來還會有書籍加入陣容,
而讓這家咖啡館不只是一家咖啡館!
在像家的地方,品嘗家常菜,接受一團和氣的老闆的服務。
去趟婆娑,肯定能讓人覺得是去香港友人家做客了!
網站:https://lifeoncanopy.wordpress.com./
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nopy.cafe.lifestyle?ref=ts&fref=ts
附註:以上文章,絕大部分內容已在2014間3月上旬於好房網刊出,
少數內容,因為隨著造訪次數增加,
而再經修改與添加,特此說明。